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研究短文(2014-華嚴經在漢傳佛教的重要性與獨特地)

歷代相傳,華嚴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在禪定境界之中向諸大菩薩宣說的經典,後來藏在龍宮之中,由龍猛菩薩開啟帶回人間。在這點上,學者的唯物主義見地與信徒的信仰多少會有些出入與差異,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華嚴經對整體佛教乃至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的重要性。

華嚴經在各個語系中包括了梵文的一些單行本、藏地的一卷共四十品,篇幅最長、或者可以說最完整的是漢地通行的八十華嚴。

華嚴的思想對大乘佛教現存的兩大流傳(漢傳、藏傳)都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對漢傳佛教的影響是更為全面的:在藏地,華嚴經中的十地品與普賢行願品受到無論是學院或者是修院的高度重視與實踐;而在漢地,華嚴經的思想更是發展成獨立的一個宗派-華嚴宗(或稱賢首宗),從華嚴經的角度提出了完整的學說體系。

在漢地佛教系統判教的時候,大都把華嚴宗視為圓教,也就是圓滿陳述了佛的意趣、境界,諸法真實本然與其所顯現的樣貌;如果從唯物主義來看,大乘所分支出的三大宗派唯識、中觀、如來藏學派在印度一直都是處於互相競爭的過程;傳到藏地之後唯識派漸漸式微,剩下了中觀與如來藏學派互相消長;而華嚴經最殊勝的地方,就是它在義理上可說是完整的將這兩宗之所長做了整理性的概括:強調了緣起性空說但不落入會讓人誤以為是斷滅的窘境,強調諸法的展現與法界本質但不會有常見我見等容易被視為外道的特徵;這一點可以說是華嚴經見解的最大特色。

這樣的特色是在其他佛教弘傳區域前所未見的,尤其是儘管華嚴宗的意趣與密教意旨本質上相同,但是在表述的方式以及所強調的法門上卻完全沒有印度本土信仰的色彩,集各宗之所長卻不會有讓人產生誤解的立足點;圓教之名當之無愧。

在中國的發展上,華嚴經在一開始從中觀的角度發展,但重視世俗相對緣起的闡述勝於強調勝義上一切皆空的論調,尤其在賢首大師的金獅子章達到顛峰,這點與印度本土的中觀有些差異;爾後慢慢的傳承直到宗密大師出世將華嚴與禪宗揉合,強調教禪合一;在當時禪宗則以如來藏學派作為主要理論依據,在這一點上可以見到宗密大師以圓覺經作為主要依歸,慢慢的將華嚴經見地帶往強調如來藏學派的方向。這一點與禪宗早期的發展正好相反:禪宗的發展是從一開始達摩的楞伽經如來藏學派到了六祖惠能之時明顯轉為中觀宗的金剛經。

華嚴經另一大特點,在於從中國佛教史上圓教的究竟宗派包括了華嚴、禪宗、密教三者,但禪宗講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密教以象徵性的圖像與真言等為主,而華嚴則可以算是立於文字、單純而能被理解的唯一入門,可以說是像我這樣的初學鈍根眾生想要管中窺豹般理解圓教於萬一最殊勝的經典與宗派。


以上短短的論述,可以看到華嚴經在內容、篇幅、發展過程、皆引出機等所具足的特徵與殊勝功德,而這樣殊勝廣大的經典只有在漢地得到蓬勃的發展與落實;直至今日,一生能夠諷誦一次八十華嚴仍然是許多緇素二眾的願望。從這就能看到漢地眾生與華嚴經殊勝的因緣和福報!

4 則留言: